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

别把遗憾留给孩子——被“晚长”耽误的孩子们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量:50

  今天是周一,刚上班,一个男孩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儿保科生长发育门诊。妈妈说:孩子长得矮,想来测一下骨龄,工作人员首先为孩子测量了身高、体重,孩子14周岁,目前的身高是157.5cm,在第12百分位左右。然后去拍了骨龄片,很遗憾,孩子的骨龄已经到了16岁,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机会,预估孩子的终身高达不到160cm。听完这个消息,孩子无声落泪,默默抽泣。妈妈悔恨的说:孩子昨天就要来检查,我拿着不当回事,结果今天他学校也不去了,非要来检查。其实,孩子早就出现矮小的情况了,我一直觉得孩子是晚长,根本不当回事。无独有偶,一会又一个男孩的家长来到了我们门诊,让我们给看骨龄,同样这个16岁身高不理想的男孩也失去了增高的时机。以为晚长盲目等待,最终悔之晚矣。

  的确有一部分孩子,在同龄人进入青春年龄期时,他们却没有出现生长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长或生长速度减慢之后,却出现青春期身高猛长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他们青春期来得比同龄人迟,骨龄一般比同龄人小,当他们也进入青春期后,会与正常孩子一样,出现青春期生长加速,从而达到应有的遗传身高。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体质性青春期生长迟缓”,俗称“晚长”。晚长:骨龄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且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骨龄正常(与孩子年龄相当):排除晚长可能。如果目前身高已矮小,那么肯定赶不上同龄孩子身高。

  当今社会,身高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身高对以后孩子的就业啊,婚恋啊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目前来看很多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尤其是对孩子矮小认识不充分,快来看看,手机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踩坑”了呢?


误区1:孩子个子矮小不是什么问题


  身高受疾病、基因、环境、营养等因素共同影响。矮小症病因复杂多样,从医学专业的角度讲,矮小症分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和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引起生长激素缺乏的常见原因有垂体发育不良、颅内肿瘤压迫下丘脑疾病、生长激素相关基因突变等等。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包括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小于胎龄儿,先天性甲低,肾小管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以及很多临床综合征,如Prader-Willi 综合征。此外,特发性矮小占儿童矮小症的比例约为60-80%。所谓特发性矮小,是指除了个子矮小,其他表现似乎都正常,常规的化验、检查都正常。但随着医学的进展,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已发现很多特发性矮小儿童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这一生长轴本身及轴外基因的异常。例如生长激素分子及其受体异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异常、遗传性骨病(目前已发现有400余种)等等。由此可见,引起个子矮小的原因和疾病实在是太多,怎么能随便说个子矮小不是问题呢!

误区2:年龄还小,长个子还早——“晚长型”


  所谓晚长是指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CDGP) ,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检测方法能够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确定是否“晚长”。但是,“晚长”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性发育晚。例如,男孩可能要到16岁以后,女孩14岁以后,甚至更晚才开始青春发育。目前我国男、女孩开始性发育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0岁、12岁,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甚至比平均年龄还小就开始发育,就说明不是晚长型。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女孩开始发育的最早标志往往是乳房开始发育,男孩子是睾丸体积开始增大,即睾丸容积大于等于4ml。

  很多人误把女孩来月经初潮,男孩开始变声、遗精当做性发育开始,但是这些表现表明孩子已进入发育晚期,提示孩子生长潜能快耗尽,生长的时间和空间已经很有限了。目前性早熟或者发育偏早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类孩子小时候个子可能还比同龄的高,实际上骨龄往往比年龄大,导致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时间缩短,所以成年后身高偏低。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也经常碰到男孩14岁、女孩12岁左右,就完全停止生长了,原因就是骨龄大于年龄,骨骺提前闭合,这种情况下,无论用什么治疗办法都不可能长个子了。所以千万不要愚昧地认为孩子一定是晚长,盲目地等待而错失机会



昌邑市妇幼保健院

身高促进门诊



  昌邑市妇幼保健院经齐鲁儿童医疗集团身高促进联盟授权,在昌邑市首家开展身高促进门诊。身高促进门诊主要面向0-12岁有增高愿望的人群,提供骨龄预测身高、科学身高促进等特色服务,为想要长高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科学指导。身高促进门诊配备了先进的骨龄评估与成年身高预测系统及个体化身高促进干预方案,根据个体化的体格发育评估,成年身高预测等综合评估结果,由专家团队给家长及儿童提供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疾病预防等全方位、个体化知道,并为影响身高增长的各种疾病诊治,帮助宝宝们科学增高,达到理想的效果。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您的孩子能够达到理想的身高!